无人机调研
概述
无人机是指以空气动力为升力来源、无人员搭载的空中飞行器,简称UAV。最初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后来扩展到商业、物流、娱乐和农业等领域。
按用途的不同,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通常用于娱乐、航拍等日常用途,工业级无人机则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测绘等行业。而军用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监视和作战任务。
产业链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设计研发及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关键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中游无人机整机制造包括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载荷系统三个方面,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部分,其中飞行系统包含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机体制造等,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执行任务和返场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军用侦察、军用攻击、航空拍摄、灯光表演、农林植保、灾难救援、物流运输、电力巡检等领域。
行业发展
我国无人机最初为军事应用而开发,1964年Ⅰ型无人机靶机就已经诞生,Ⅱ型无人机靶机也在70年代研制完成;1980年12月,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发布军定字第十七号文件,批准无人驾驶侦查五型飞机(简称无侦-5,又称长虹1号)设计定型;1981年起开始装备部队,在部队训练和战术侦察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一次飞跃;20世纪末,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主要的无人机研制厂商,我国无人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并逐步从军用转为民用领域;2012年,大疆无人机发布第一台消费级无人机引爆民用无人机市场,此后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呈爆发式发展。现如今,无人机产品已涉足民用场景的各个领域,为提高各领域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行业发展现状
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快速增长。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以及无人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增大,带动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注册数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5%。
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攀升。2018-2023年,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国无人机累计飞行时间逐年增长。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10月26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发布了《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年增长率比传统通航年增长率高10个百分点,成为低空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在市场需求牵引下,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结合2023年全球无人市场中民用无人机所占份额(76%),2023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545.1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北京、广东分布最集中。从无人机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四川以及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其中,军用无人机行业龙头航天彩虹、中航无人机分别分布在浙江和四川,广东省无人机公司分布最为密集,但大部分是以民用无人机为主。
企业竞争:无人机企业布局各有侧重。按机翼构造来分,无人机主要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复合翼无人机四类。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固定翼无人机企业主要包括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天宇长鹰等;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大疆创新、科比特、飞马机器人、极飞科技等是国内的主要参与者;无人直升机主要参与企业有北京中航智科技、重庆舵航、珠海紫燕等;复合翼无人机市场中,主要参与企业有纵横股份、天峋创新、亿维特等。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以及下游消费需求释放的推动下,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至2029年间持续上升,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2024-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5.6%。
微型化、高速长续航化、智能自主化是主要趋势。目前,中国无人机企业在飞行控制系统、导航技术、传感器、续航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正逐步从依赖进口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向自主研发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型无人机的发展正在加速。更小型的传感器、电池、处理器等核心组件,使无人机整体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微型无人机在军事、侦察、监视和消费市场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需要隐蔽性和灵活性的场景中。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自主飞行、避障、目标识别和任务执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无人机行业发展与创新,《“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产业政策在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法规标准、强化技术支撑、拓展服务领域、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意在引导行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品性能,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无人机服务领域,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无人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应用场景
电力
电力巡检 电力
无人机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场的巡检和故障诊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安全性。例如,中国国家电网使用无人机对风力发电场的叶片和机舱进行定期检查。无人机可以用于电力线路的巡线和故障检测,例如,中国电力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电力线路的巡检和维护。采用无人机配合输电施工,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交叉跨越江河、交通道路、电力线路、山谷、农田等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难题,实现安全高效放线,为今后类似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可以避免踩踏植被、农田等,有效保护环境。大幅度提升了线路巡检质量、故障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工作流程:
- 在 DJI Pilot 2 (控制大疆行业级无人机APP)中设置热成像相机调色盘(推荐选择热铁)
- 使用经纬 M30T 按照巡检要求对设备进行拍照
- 将拍摄照片成果导入大疆热红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处理
农业
农业植保 农业应用
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例如,中国的农用无人机公司亿行智能农机推出了一款用于农业植保的无人机。农业植保是民用无人机最大的市场,利用集成高清数码相机、光谱分析仪、热红外传感器等装置在农田上飞行,采集数据并用以评估农作物风险情况、保险费率等。
林业
森林火灾监测 林业 无人机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例如,中国的森林防火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火情监测和烟雾探测
测绘
环境保护监测 测绘 无人机用于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海洋等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例如,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和研究。无人机可用于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实时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情况:也可用于环境执法,利用采集与分析设备在特定区域巡航,监测企业工厂的废气与废水排放:亦可以用于环境治理,利用催化剂和气象探测设在空中进行喷撒,消除雾霾。
环境质量监测 测绘
利用无人机进行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环境监测。例如,中国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无人机对大气细颗粒物进行监测和采样。
再比如,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使用无人机进行太湖环境检测。每年3—10月是太湖监测预警的关键时期,宜兴所在的西部沿岸则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区域,以往主要以人工巡查为主,三伏天的烈日炎炎、梅雨季的风吹雨打都是巡查人员的寻常经历。无人机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减轻了巡查人员的工作负担。大疆智能无人机机库的启用,解决了传统的无人机存在的操作技术要求高、续航时间短等问题,提高了无人机监测的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为生态环境监管注入新的活力。
地质勘探 测绘
无人机用于地质勘探,包括地形测量和资源勘查。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石油勘探。地质勘探经常涉及评估潜在的危险,如滑坡、岩石崩塌和天坑。无人机可以进入危险或难以到达的区域,使地质学家能够实时识别和监测这些风险,提高安全性并将与野外工作相关的风险最小化。无人机由于不受空间限制、速度快、拍摄效率高,目前在资源勘察行业逐渐得到重视。可进行危险性较高、不稳定性和突发性较强的工作,在获得精确度较高的一手地质资料的同时,也保护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无人机可以获得诸如地质体的构造、产状、高程等基本地质参数高精度的航拍甚至可以通过岩体颜色差异和颗粒状态,通过软件对比处理,直接确定岩性,划分岩层。通过模型还可以综合周边地质地形以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区位进行地质分析,既节省了地质勘测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勘测工作效率。例如,2019年,为严防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重庆市故陵镇对全镇34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拉网式核查和排查全面掌握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及现状。期间,城建办工作人员同地质驻守队员使用无人机航拍成像技术,在全镇范围内巡逻勘察和排查地面的各类地质灾害。通过现场勘查与卫片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工作人员科学分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环境、诱发条件等综合因素评估各隐患点的危险性,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
建筑物测量和建模 测绘 无人机可以进行建筑物的三维测量和建模,用于规划和设计。例如,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使用无人机进行建筑测量和设计。
地理测绘和制图 测绘 无人机用于地理测绘和制图,生成高精度的地图和地理信息数据。例如,中国测绘局使用无人机进行地理测绘工作
无线信号覆盖测试 测绘 无人机用于无线信号的覆盖测试和网络优化。例如,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使用无人机进行移动网络覆盖测试。
物流
物流和快递 物流运输 无人机用于物流和快递领域,提供快速、便捷的送货服务。例如,中国的无人机制造商顺丰速运使用无人机进行快递配送。截至2022年10月底,顺丰在江西赣州物流试验区累计飞行超20万架次,飞行里程60万公里,在陕西榆林建设了可辐射陕、甘、宁、青的支线航空物流运营网络。深圳积极推动无人机在配送、巡查,直升机抢救转运等应用场景,至2022年底,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83条,实现无人机 载货及综合应用飞行量约30万架次,为交通、物流、文旅、智慧城市等产业事业发展带来赋能,成为拉动深圳高端制造业成长的新增长点。同时,顺丰在深圳南山、龙华建立城市物流和快递试验区,形成了覆盖深圳全市范围的低空无人机物流网络。早在2017年,美团正式启动了送餐无人机项目,致力于打造”3里内15分钟速达“的低空物流,并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外公开了美团无人机产品。同年12月,美团在深圳星河World产业园区建立了无人机配送站点,成为国内首个真正达到“智慧配送“的园区
公共服务
城市规划、交通管理、交通监控 城市管理 无人机用于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城市数据和交通流量监测。例如,中国的城市规划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城市规划和交通研究。使用无人机可以定时排查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线路的建设覆盖范围广,由于城市商业圈、工作地与住宅地的不同,交通拥堵的区域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人工道路交通巡检与排查的难度很大,而无人机挂载的监控设备可以定时巡检经常拥堵的交通线路,并将监控到的画面实时推流 到应用平台上。一旦发现拥堵、交通事故等,就会立即通知附近的执勤人员前去处理。无人机监控速度快,精准度高,在巡检前可以预先设定路线,同时可以设置时间段,实时起飞巡查。
大型活动安保 公共安全 无人机用于大型活动的安保监测和应急响应。例如,中国的警察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大型活动的安保监控。再比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为圆满完成各项安保维稳任务,某市公安局在十九大召开之前采购了动中通车组、现场指挥车及无人机配套设备,确保在十九大期间动中通车组全方位开展通信联络保障、无人机能够随时参与安保任务。采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和巡逻,尚属全省首例。无人机空中巡逻,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巡逻模式和警务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搜索和应急救援 公共安全 无人机用于搜救行动,提供空中搜索和监测功能。例如,中国的民航局使用无人机进行海上和山区的搜救任务。消防应急救援事关生命财产安全,是需要专业队伍、先进设备支持、快速响应的特殊行业。在越来越多的救援现场,在一线人员的头顶和身旁,无人机的身影也穿梭其中。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消防通信员“项目中三个科目中的两个都是无人机任务,分别是无人机航拍侦察和无人机精准抛投。可见无人机已然从消防救援业务的“后备队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山地等复杂环境下搜救,车辆没路不便通行,有时人员徒步抵达现场就需要好几个小时,而无人机10分钟内就能飞抵现场,迅速定位被困者。如果受困者需要帮助,无人机还能送去救生圈、水和食品等关键物资。
工作流程:
- 无人机升空侦查,快速获取全局态势,助力灾情研判
- 管理平台+经纬 M30 可快速生成 2.5D 地图,打造电子化指战底地图
- 通过激光打点定位功能,将被困人员坐标、人数信息同步至救援力量,喊话宣导,及时高效向被困人员传递信息
- Matrice 350 RTK 搭载抛投模块,投递紧急物资,搜寻被困人员,为救援力量照明;禅思 H20N 混合变焦模块,发现疑似热源,无需抵近也可分辨
建筑物清洁和维护 公共服务
无人机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清洁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例如,中国的清洁服务公司海鸥无人机使用无人机进行高层建筑外墙清洗。
文化传媒
航空拍摄和推广 文化传媒 无人机用于景区的航拍和推广,提供美丽的航拍影像。例如,中国的旅游景区张家界使用无人机进行风景拍摄和推广。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可放大比例、拍摄更多面积等优点。特别适合获取带状地区航拍影像(公路、铁路、河流、水库、海岸线等)。且无人驾驶飞机为航拍摄影提供了操作方便,易于转场的遥感平台。起飞降落受场地限制较小,在操场、公路或其它较开阔的地面均可起降,其稳定性、安全性好,转场非常容易。小型轻便、低噪节能、高效机动、影像清晰、轻型化、小型化、智能化更是无人机航拍的突出特点。
媒体报道和新闻采访 文化传媒 无人机用于新闻报道和采访,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影像素材。例如,中国的新闻机构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现场报道。无人机可以快速到达新闻现场以完成空中任务。无人机航拍以其独特的视角,便捷的操作性,安全可靠的质量,使其在新闻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实践中,操控员可以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为观众呈现更真实、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在使用无人机进行采访时,飞机操控员可以轻易地控制无人机向前、向后、向上、向下,以达到想要的技术效果。另外,“推拉摇移“的技术效果也可以实现固定点绕飞、跟踪拍摄、对角线飞行、直线飞行和其他相机无法实现的困难运动。无人机的上帝视角“能够以俯瞰的方式更全面地展示、还原现场,画面新颖的同时,还能显现出现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增强观众的印象。
电视和电影制作 文化传媒 无人机用于电视和电影制作,提供精彩的航拍镜头。例如,中国的电影制片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电影拍摄
行业方案目录
认证生态厂商
无人机负载类型
行业应用
用户案例
行业产品
飞行平台
DJI Matrice 4 系列。小型智能多光旗舰,轻巧随行,智能高效,大疆行业全新小型智能多光旗舰无人机 DJI Matrice 4 系列正式登场。它包含 Matrice 4T 和 Matrice 4E 两款机型,支持智能检测、激光标注测量等多项智能功能。且开放机身算力,感知性能大幅跃升,飞行系统更安全更可靠,配件亦全面升级。Matrice 4T 可覆盖电力巡检、应急抢险、公共安全、水利林业监测等众多应用场景,Matrice 4E 更能覆盖高精度专业测绘、精细化表面巡检等场景。智能化空中作业新篇章,从此开启。
DJI MAVIC 3 行业系列。重新定义小型行业无人机。小巧便携,性能强大。Mavic 3E 配备机械快门广角相机、56 倍变焦相机及 RTK 模块,支持高精度高效测绘及巡检作业。更有热成像版本 Mavic 3T ,适用消防、搜救、巡检、夜间作业等场景。
DJI Mavic 3 多光谱版。将看不见的问题变得清晰可见需要更精密的双眼,全新 Mavic 3M 航测无人机融合可见光相机与多光谱相机于一体,作物生长状态尽收眼底,实现农业生产精准管理。
经纬M30系列。背包里的旗舰机。
MATRICE 350 RTK。旗舰新升级,行业新高度。全新图传系统和操控体验,更高效的电池系统,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以及强大的负载和拓展能力,让新一代飞行平台 Matrice 350 RTK 满载实力,为空中作业注入革新力量。
DJI FlyCart 30。DJI FlyCart 30 登场,开启低空运载新时代。集大载重、长航程、强信号、高智能于一身,支持货箱与空吊系统两种负载模式,全面突破传统运输限制、灵活应对各类运输场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经济、安全的一体化空中运载解决方案。飞跃难关,运载从此无界。
软件服务
大疆司空2。一站式无人机任务管理云平台,带来全面、实时的态势感知,实现团队信息高效聚合、处理与同步。
大疆智图。目之所及,形之所致。大疆智图是一款以摄影测量技术为核心的的三维重建软件,可支持各类可见光精准高效二三维重建、大疆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大疆智图与大疆行业无人机和负载可形成完美搭配,形成面向测绘、电力、应急、建筑、交通、农业等垂直领域完整的应用解决
大疆智模。大疆智模是 DJI 首款智能三维模型编辑软件,操作简单易上手,助你高效完成模型修饰工作。它能准确识别模型中的悬浮物、破洞和车辆,一键修复模型网格,快速生成真实纹理,极大地简化模型编辑工作;搭配 DJI 行业无人机与大疆智图软件,可构建涵盖航测、建模、修模和分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测绘、消防、应急、交通等领域的作业需求。
大疆司运。一站式空中运载云平台。一站式空中运载云平台——大疆司运,可高效规划设备任务、全面掌控作业动态、集中管理团队资源、统计分析多维度数据,兼具专业性和易用性,轻松实现多端高效协作及一站式运载管理。
负载
探照灯。禅思S1。大疆首款行业大型无人机探照灯。禅思 S1 是大疆首款行业大型无人机探照灯负载,适配 Matrice 350 RTK、Matrice 300 RTK 无人机,采用 LEP 激光白光技术,亮度高,照明距离远,并支持多种光照模式,适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巡检等夜间作业场景。
喊话器。禅思V1。大疆首款行业大型无人机喊话器。禅思 V1 是大疆首款行业大型无人机喊话器负载,适配 Matrice 350 RTK、Matrice 300 RTK 无人机,音量大,传播距离远,同时支持多种喊话模式,适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作业场景。
热成像相机。禅思H30。全天候多光旗舰负载禅思 H30 系列,集成广角相机、变焦相机、热成像相机、激光测距仪和近红外补光五大模组,并应用前沿智能算法,全面提升感知与成像能力,突破昼夜视觉局限,轻松胜任公共安全、能源巡检、水利林业等领域的作业任务。
激光雷达。禅思L2。机载高精度测绘激光雷达。机载高精度测绘激光雷达禅思 L2 集成框幅式激光雷达、高精度自研位姿系统和 4/3 CMOS 可见光测绘相机,赋予 DJI 飞行平台更精准、高效、可靠的三维数据采集能力,配合大疆智图,即可构建三维数据获取和高精度后处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得益于强大的硬件性能,L2 可精准扫描细小目标物,且量程提升,可快速获取准确的点云数据。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可在现场预览、回放和拼接点云模型,并获取外业质量报告,高效开展作业任务。进行大疆智图一站式后处理,即可获取高精度点云成果。
星光级混合传感器。禅思H20N。集混合变焦热成像相机、星光级广角相机、星光级变焦相机和激光测距仪于一身,搭配经纬 M300 RTK 使用,为全天候作业带来革新体验。夜视 + 热成像
全画幅相机。禅思P1。大有可观,精准入微。全画幅航测新标杆。DJI P1 集成全画幅图像传感器与三轴云台,支持多款定焦镜头,成就高性能、多用途航测负载。搭配经纬 M300 RTK 和大疆智图软件,带来高精度、高效率、一体化的航测解决方案,树立航测领域新标杆。
气体检测。灵嗅 Mini2 是专门为无人机与无人机场设计的多气体监测任务载荷,最多可同时监测 9 种空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具备同级别中领先的数据质量;配套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软件可实时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可执行信息。
机载计算通信模块。天宇云盒 M3 是专为 DJI Mavic 3 行业系列设计的 5G 网联机载终端,顶部安装,可适配 DJI 第三方生态应用负载,使无人机实时 4G/5G 空中入网,实现网络化远程手动控制和实时传输,云端同步获取和处理实时信息,支持原厂遥控器、航空摇杆、地面站软件远程飞行控制,和第三方生态应用负载控制。1.远程控制:实时 4G/5G 网联手动飞行控制、吊舱控制、航线指派;2.多机协作:多机、多机型画面同屏直播,团队语音对讲多端协作;3.分发处理:航拍画面、飞行数据多端发送,云端处理;4.应用广泛:广泛应用于电力、安防应急、工程建设、测绘等行业。
降落伞
OWL-M30 无人机降落伞拥有飞控 Onboard SDK 交互,双冗余传感器于一体,进一步强化飞行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喷射系统采用业内领先技术,安全性、可靠性有保障。整机 280g,轻量化设计,无感飞行。可重复使用,开伞之后仅需更换伞舱替换模块,即可实现复用。软件方面搭载火萤自研 APS 程序,降落伞和无人机飞行数据融合、APS 评分开伞算法判断开伞时机,如遇突发危险,急速开伞救机,同时切断桨叶电源,4.6m/s 安全缓降速度,充分保护设备和地面人员安全。
机场
大疆机场 3。大疆首款可车载部署无人值守平台。大疆机场 3 配备专有 Matrice 4D/Matrice 4TD 高性能无人机,赋能全天候、全场景无人值守作业,并首次支持车载移动部署,从容驾驭各种作业环境。无人机所搭载相机与 Matrice 4 系列一脉相承,且飞行及防护性能更佳,还可搭配 DJI RC Plus 2 行业版遥控器单独使用。通过大疆司空 2,结合全新智能功能,进一步节省作业时间和人力成本。
大疆机场 2。轻担重任。更小身形,更胜重任。高性能小型无人值守平台大疆机场 2 配备专有 Matrice 3D/3TD 无人机,不仅轻量化、易部署,且具备更强大的作业能力和云端智能功能,大幅降低无人值守作业门槛,作业效率和质量更上新高度。
大疆机场。坚守无人之境。大疆机场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无论严寒酷暑皆可 7×24 小时无人值守作业。通过大疆司空 2 ,远程制定飞行计划、自动执行任务,解放繁复劳动。高度一体化设计,支持快速部署。
农业产品
飞行平台
植保作业
大疆 T100 农业无人飞机。满载新旗舰,T100 农业无人飞机,十二年超越之作,飞防旗舰“满载”而来。播撒 150 升容量,效率翻倍。支持喷洒、播撒、吊运多种作业场景。满载旗舰级安全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性能与智能操作体验。
大疆 T70 系列农业无人飞机。够强够实惠,T70 系列农业无人飞机焕新升级,支持喷洒、播撒、吊运多种场景,最大载重 70 公斤。动力系统全面优化,带来更低作业成本。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电池更轻便,支持极速快充,落地即飞。
大疆 T25P 农业无人飞机。灵巧搭档,全新 T25P 农业无人飞机延续小尺寸、可折叠设计,拥有 20 公斤喷洒,升级 25 公斤高精度绞龙播撒系统 4.0、安全系统 3.0,航测、飞防一举拿下。灵活作业,便捷转场,更适合单人作业的小飞机。
农田监测
大疆 Mavic 3 多光谱版。一览万象,将看不见的问题变得清晰可见需要更精密的双眼,全新 Mavic 3M 航测无人机融合可见光相机与多光谱相机于一体,作物生长状态尽收眼底,实现农业生产精准管理。
软件服务
大疆农服 App。大疆农业无人机的必备助手,大疆农服 App 满载众多超赞功能而来,各种贴心便捷的功能为你提供一站式飞防服务,作业更高效、管理更便捷,还有大疆学堂,海量知识助你快速进阶,是你飞防之路的必备助手。
大疆智慧农业平台。大疆智慧农业平台可快速生成农田、果园高清影像,分析作物生长情况,指导农机自动化作业并监管作业质量,实现农业数字化管理。
大疆农业数据平台。大疆农业数据平台为农业大数据、和农业IoT(物联网)的综合需求,提供可靠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其主要包含植保数据监管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可满足全应用场景、综合维度数据分析展示、完整权限管理,协助政府和企业用户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同时支持私有化部署。
解决方案
粮食作物解决方案。对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进行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农业从事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田间管理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提产提质增收。
经济作物解决方案。对棉花、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进行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农业从事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提产提质增收。
二次开发
Edge SDK
机场边缘端的数据枢纽,将算力模块部署在机场边缘端,打造高效且安全的数据枢纽,通过与云上服务的协同工作,提升机场作业效率。DJI Edge SDK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获取接口,开放互联互通的数据通道,支持边云协同的高效作业模式,助力开发者打造行业领先的无人机机场解决方案。
Cloud API
低门槛接入三方云平台,无需重复开发APP,即可让无人机通过DJI Pilot2或大疆机场快速接入三方云平台。上云API基于业界标准的MQTT、HTTPS、Websocket协议,对无人机业务功能集充分抽象,隔离了复杂的无人机底层业务逻辑,让开发者聚焦在场景业务实现上。同时,上云API可以连接到任意网络,只要DJI Pilot2或大疆机场可以访问三方云平台即可工作
Mobile SDK
无人机行业移动端解决方案专家,简单、高效、安全,开发者最信赖的无人机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百宝箱。DJI Mobile SDK V5拥有更加简洁易用的无人机硬件控制接口和软件服务接口,开放全开源的生产代码级 Sample 和丰富的教程,为开发者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无人机移动端解决方案,极大的提升开发体验和效率。
Playload SDK
打造无人机空中的专用工具包,将算力模块、传感器、机械组件等专用负载与行业领先的飞行平台结合,开启全新市场机遇。PSDK 旨在让开发者能更容易的将各类专用负载与无人机飞行平台相结合拓展无人机的负载能力,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
UX SDK
快速跟踪您的应用程序开发,UX SDK 通过为所有核心功能提供 UI 元素来加快开发时间。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应用程序,无需额外的代码行。
Windows SDK
定制专属APP,做无人机行业应用专家,与Mobile SDK一样, Windows SDK 允许您创建自定义的应用程序,充分发挥DJI 飞行平台的潜力。
Onboard SDK
使用Onboard计算,扩展无人机的潜能,低延迟,高频率的传感器遥测, 飞行器控制和视频流,扩展你的DJI Matrice 软硬件功能。
大疆制图API
接入API,快速集成大疆智图二三维重建、点云重建能力